你回家了 我在等你呢
在那許許多多的中國民謠歌手裡面,我最喜歡宋冬野。整張《安和橋北》的專輯,我翻來覆去地聽過一遍又一遍,這張專輯之於我有太多的記憶,每首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畫面,無論是一幢破舊的小酒館還是一個遼闊無涯的海岸,或是像已被稱為媚俗之歌的《董小姐》那樣——有一片大草原。
若要說專輯裡面最不喜歡的歌曲,數來即是《董小姐》,不是因為太流行了這種文青的理由,只純粹是不喜歡副歌那段參雜女生重唱的編排,打壞了我對於一個胖子抽煙喝酒搬一把吉他,在無人的酒館裡面吐露真情的畫面感。《安和橋》則是整張專輯裡面,我聽過最多次的一首歌,在副歌加進來那段馬頭琴是我聽過最神來一筆的編排,大抵是能排上Radiohead《Creep》在下副歌前刷的那兩下。以前聽過馬頭琴的故事,知道它拉起是種悲鳴的聲音,沒想到這段副歌搭配上大鼓聲音,拉的讓人泫然欲泣。
在網路上讀到宋冬野自己對於這首歌的說法是這樣:
论感情而言,这首歌是我自己最喜爱的,它被我筹划了五六年才出世,想表达的情感也是很多种很复杂的,我不敢多想,怕哭。从这首歌最早在我脑子里出现,马头琴的声音就一直是我对这首歌的最大愿望,这次我完全没顾朋友们和制作人录音师的良好建议和阻拦,执意要加入马头琴和中国大鼓,大家也就都默许了,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这首歌的录音混音工作成了整张专辑里最困难、最残酷也是时间最长的一首。
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段马头琴在这首歌里出现,是专辑混音过程中我去录音棚,上楼过程中在楼道里听到的,当时我惊在楼道里动都动不了,随即冲进棚里眼泪几乎夺眶而出,冲着惊愕的制作人和录音师大喊:我去你妈的!就要这个!就要这个!于是它就从那时一直保留到了最后,丝毫没有修改。
由于我对这首歌的感情太深,所以已经无法做到从编曲制作的等等其他方面去评述它,列位自己找自己的感觉吧!我只能说,相比之前的两个版本,今天这个才是我的安和桥和我的世界。
我懂那個「去你媽的!就要這個!」,真真切切是我初次聽到的震懾感。
「去你媽的!就是這個。」
整張專輯若是歌手對於故鄉的回憶,《安和橋》的曲順也很有意義。歌裡他唱到這個世界毀滅了青春的期待,只留下了太多遺憾。當我們再也不對誰滿懷期待,筋疲力竭。
「你回家了,我在等你呢。」